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一、猜字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出示图片和象形字。)
2、你能把这两个字放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吗?你认识这两种武器吗?(出示生字。)你们知道矛和盾用来干什么的吗?
3、师一边范写,一边阐述(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我们看矛这个字,是个象形字,这里的撇可别忘了,一看这字给人感觉这个武器很锋利。盾,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盾的这一撇,特别的长,这样盾就大一点,才能抵挡矛的进攻。生书空。)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矛和盾的集合。(出示课题,齐读)
5、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会提问题的人,是最会读书的人,小朋友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朗读课文,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下面词语:
第一组:坦克手持蜗牛雨点般
指2名学生读。再出示拼音。(他们读的正确吗?我们也来读一遍。)
紧张固然乌龟炮口战场首次长处胜利者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乱成一团左抵右挡
a、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练习,请1x2个学生朗读,要求声音响亮,流畅。
b、课件出示:试一试,真有趣
左抵右挡左xx右xx(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邻右舍)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更有意思的词语,快来读一读吧。
第二组:矛、雨点般、戳、进攻盾、左抵右挡、招架、自卫
a、自由读。
b、指生读。做“戳”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c、描写“矛”的这些词语和描写“盾”的这些词语我们还可以对着读呢!男女生合作一下好不好?女生读“矛”,男生就紧接着读“盾”。
d、通过了读词语,我们知道矛的长处是xxxx,盾的长处是xxxx。
3、小朋友真能干。不过,读书有一种很重要的本领,就是把课文读成一句话或者是一小段话。你会吗?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发明家把xx和xxxx,发明了xx。
4、课文中有一句话也是说这个意思,你能快速找出来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生齐读)
(1)、从这句话种,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合二为一、坦克、大显神威)
“二”是指什么呢?“一”又是指什么?课题中哪个词也是这个意思呢?
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我们就说是矛和盾的集合。
(3)、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是怎样合二为一的?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师在合二为一、大显神威下打上问号。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矛和盾是怎样合二为一的?
三、学习1—4自然段
发明家在怎样情况下想到把矛和盾合二为一的呢?
1、(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指名读。
(2)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呀?(紧张、激烈)
(3)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是一场紧张的、激烈的比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4)如雨点般刺来,刺的速度?老师也带来一个句子,你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雨点吗?(快速指生读雨点般)是啊,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矛的进攻很猛烈。你能用如。般让这些句子更生动具体吗?(出示)比喻句的威力真大啊,让我们把比喻句再次送到句子中,使矛的进攻变得更猛烈。读。
(5)师生表演。生以书当盾,师以手当矛(你们现在就是这位发明家,老师就是你们的对手。我们来一场比赛好不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右侧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向你的头部刺来;向你腿部刺来……(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6)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
(7)这场比赛实在是太紧张太危急了!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过渡:对方的进攻十分猛烈,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这个时候,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什么想法?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1)发明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
(2)发明家发现什么问题?心情怎样?想到什么解决的办法?现在发明家就钻在铁屋子里,对方的矛又一次如雨点般向他刺来,你觉得结果会怎样?发明家心情怎么样?
(3)齐读,读出心情变化。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3、(师出示铁屋子)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矛字加了什么符号?这是真正的矛吗?表示什么意思?(枪口、炮口)看大屏幕(出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
a、发明家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真让人兴奋啊!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和炮口。
你们看,这长长的一横也是一种标点符号,较破折号,在这里是想说明这个矛是指xx,我们读的时候在这里要稍微停顿。(齐读)
出示:可是,这样固然————————。
a、你能当当发明家,提出疑问吗?填表格。
b、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理解履带。(大屏幕出示坦克)
4、同学们,发明家发现了问题,他想的和别人不一样,做的和别人不一样,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老师就想请你们做做发明家,我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读课文的2—4段。好吗?
(师生合作读)
发明家和朋友进行一场比赛,就在他难以招架时,他忽然想到xx
可是转念一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xxx
这可怎么办呢?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新的办法xxx
5、小结。同学们,一切发明都源于发现。发明家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一次又一次解决问题,最后终于把矛的进攻,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擦去问号。
6、现在谁能用上自己的话,借助表格把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练说。
7、汇报。
四、总结。
坦克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既能—又能—所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对我们 ……此处隐藏26372个字……/p>
(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集合
盾防守坦克
文档为doc格式